Finnoy Travel - 点评、故事和旅行贴士

芬兰:一位菲律宾移民的视角

芬兰的日落
在《孤独星球》2017年最受欢迎目的地榜单中名列前三的芬兰,恰逢建国百年,精彩看点层出不穷:从瑰丽的自然风光到独具一格的人民与文化。

本页面内容包含联盟链接。点击这些链接不会让你支付额外费用,但如果你通过链接购买产品,我们可能会获得一小部分佣金。

在芬兰做外籍居民是一段大开眼界的经历。来自热带国家,文化差异巨大,变化格外明显;适应芬兰的生活方式需要时间。来看看我们的菲律宾作者如何讲述自己从炎热拥挤的家乡搬到宁静的北方后的心路历程。他在文中谈到芬兰与菲律宾文化的差异,以及自己在芬兰生活的所见所感。

从菲律宾搬到芬兰已经两年多了。作为一名亚洲移民,我在海外开启新生活时感受到许多不同。因此,我决定把过去这130周的经历写成这篇两周年的回顾。首先感谢你抽时间阅读我的博客,也希望这篇文章对打算来访,或考虑搬来这里的人有所帮助。

我第一次知道芬兰是在小学,记忆至今仍很清晰。我用过的第一部诺基亚手机(其实是我叔叔的)产自芬兰。从那时起,我就很好奇手机键盘上的 ä 和 ö 这两个字母到底有什么用。后来从历史书上了解到,这个美丽的国家位于欧洲,而欧洲在我心中一直是令人向往的目的地。从那时起,我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到欧洲看看,不一定是芬兰。直到2013年6月,我得知芬兰医疗公司 Attendo 来到我们城市招聘护士。我一提交申请,落脚欧洲的梦想仿佛开始成真。幸运的是,我挺过了严格而繁琐的申请流程。最后,我们参加了由两位出色的芬兰语老师授课的近6个月密集基础芬兰语培训。2014年5月初,公司确认了我们飞往芬兰的行程,一个月后,也就是2014年夏天,我们终于抵达芬兰。

在芬兰做外籍人士:我眼中的芬兰人

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总会带来某种兴奋感。尤其当社会习俗和你熟悉的相差甚远时,可能会有些震惊或不适。不管这些差异如何,它们都会让你每天都有所成长。融入芬兰社会的两年里,我慢慢了解了芬兰人的样子。

芬兰人不会一夜之间成为你最好的朋友,这其中需要很多信任与耐心。 日常生活中,你一般不会随意向陌生人打招呼。例外是当你作为顾客在收银台付款时,可以说一声 Moi! Hei(你好!),工作人员也会礼貌回应。随机在街上对路人微笑,在芬兰人看来可能有些怪。这与我们的文化差异很大——我们习惯热情地向新朋友问候,笑容满面。尤其对在海外工作的或旅行的菲律宾人来说,见到同胞总会热情相迎,仿佛早已相识。

刚到这里时,我很快注意到芬兰人寡言而害羞。 对刚来的外籍人士或游客而言,这可能有点难以理解:在几乎空荡的地铁站长椅上,当地人宁愿站着,也不会坐到你旁边;等公交时,他们会站在站台另一侧;上了车,即使只坐几站,他们也可能选择站着。午餐时,他们常坐在桌子的尽头。我在公交上直接问过芬兰同事和朋友,他们说,¨对芬兰人来说,个人空间非常重要,如果别人靠得太近,我们通常会感到不适或起疑心¨。这也意味着,能让他们主动靠近的人,多少都是特别的。如果你有幸被接纳进芬兰人的“圈子”,不妨为自己感到一点自豪。更幸运的是,如果你能和愿意合影的芬兰人来一张自拍——在我观察中,他们对镜头更羞涩。对我们很多菲律宾人而言,拍照是记录与亲友美好时刻的最自然方式。

芬兰人乐于助人,重视合作。 一旦与芬兰人成为朋友,他们会像家人一样尽己所能提供帮助。初到工作岗位时,芬兰同事和雇主一直在语言与情感上给我们支持,目标一致——帮助菲律宾同事提高芬兰语。与此同时,他们让我们真切感到被团队接纳,身体力行诠释'yhteistyö'(协作)的精神,这也是芬兰成为世界上最优秀国家之一的重要原则。搬家时,一位同事主动帮我们申请新公寓。在芬兰,租房常常竞争激烈,外国人更难被优先考虑;多亏这位我们偶尔称作‘Suomalainen äiti’(芬兰妈妈)的同事,我们最终拿下了新房。另一位同事得知我们要搬家,立刻帮忙运送家具;一位好友也借来车,一起把物品运到新家。我还了解到,同事之间彼此视作家人;同事的人生节点(婚礼、生日、添丁等)总会有集体惊喜;在遭遇丧亲等困难时,支持更是无处不在。最让我感动的是,同事们为我们三个菲律宾人组织了一场毕业庆祝会。在他们一路无私支持下,我们顺利毕业成为lähihoitaja

在工作中我体会到芬兰人非常重视守时。 迟到上班或开会很不礼貌,当然,紧急情况可以理解,但你需要提前打电话告知,说明无法准时或无法到达。我很庆幸自己适应了这样的职业操守,并一直贯彻到各个场合。相较之下,在菲律宾,迟到和延迟开始常见到成了文化的一部分。这个问题甚至有了一个标签——Filipino Time,据说是20世纪初美国人因菲律宾人不守时而创造的称呼。造成这一顽疾的原因很多:可怕的交通、薄弱的公共运输,以及我们对“Filipino Time”的习以为常。把迟到全怪在“Filipino Time”上并不公平,我们更应从自身做起,改掉缺乏自律、缺乏对他人时间的尊重这两大陋习。能否根除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改变自己。再次庆幸,我在芬兰社会学到守时的重要。

在参加聚会或拜访他人时,同样的礼节也适用——不被邀请就不要上门,这是芬兰文化的基本规则。与菲律宾不同,即使你事先没有通知,主人家也会欣然接待,把突如其来的来访当作惊喜。

芬兰人非常诚实。 Business Insider 于2013年9月24日刊文称,《读者文摘》在19座城市做了“掉钱包”实验,结果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丢下的12个钱包里有11个被归还。还有一次,我和菲律宾朋友散步,走进一家叫Kontti的慈善二手店(芬兰红十字会运营)。进店大约10分钟,我发现钱包不见了,里面有所有重要证件和银行卡。我最担心的是居留许可卡——我们来芬兰才两个月,重新申请很麻烦:芬兰语不好,申请费也拿不出。幸运的是,约五分钟后,一个陌生号码打了进来,电话那头是一位语气平和、英语很好的女士。还没等她说明来意,我就松了一口气。她问我在哪里见面,方便把钱包还给我。朋友们还没反应过来,我已经一边通话一边快步出门。最后,我们在离店约150米的电影院门口见面。她把钱包交给我,说是在我们刚走过的路上捡到的。我毫不犹豫地双手紧握她的右手,用并不标准的芬兰语说:‘Kiitos paljon, Colette tosi ihana ihminen!’(非常感谢,你真是个很棒的人!)。我掏出几张钞票以表谢意,但这位推着一岁孩子婴儿车的母亲立刻婉拒。她笑着说:¨' 不用了,我们得走了,祝你晚上愉快!'¨。那一刻,我对芬兰人的诚实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在公交车上,我也不止一次看到当地人在座位上捡到手机后交给司机,司机会把失物送到Suomen löytötavarapalvelu(芬兰失物招领服务)。如果你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丢了东西,建议在次日下午4点后尽快联系该机构。可以电话、传真或在线表单查询;取回物品需支付一定费用。

芬兰人热爱自然,真的非常热爱。 飞机降落前往窗外看,你会注意到密集的森林和无数湖泊。芬兰是欧洲森林覆盖率最高、并在2016年环境绩效指数(EPI)中被评为全球最绿色的国家,约70%的国土被森林覆盖,多为针叶林。这并非天赐的魔法,而是代代芬兰人不断守护这片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举例来说,在芬兰开车要时刻注意麋鹿、鹿和驯鹿上路;看到它们时要减速,必要时停车,按喇叭基本无效;如果撞到这些动物,司机必须通知警方——这就是他们对生命的尊重。顺带一提,芬兰人也很爱狗,很多家庭都养狗,而且常常不止一只,品种各异。这里对动物权利的尊重非常高。

长期以来,芬兰政府在林业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规范采伐并制定长期规划,确保森林能持续为木材加工业供给原料。森林是芬兰经济的支柱之一,使其成为全球木材和纸制品的重要生产国。所以,下次你打印文件,很可能就在用芬兰生产的纸。相比之下,尽管菲律宾是热带国家,却长期饱受高温困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大规模、无节制的砍伐导致森林退化。一些贪婪的政客并不优先考虑环境保护,而更看重有利于自身的商业化项目。难怪我的祖国这个人口稠密的国家,要承受持续气候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极端天气造成农业减产、山体滑坡、空气污染等。反观芬兰,对大自然的保护非常认真。EPI 报告显示,芬兰有明确可执行的目标和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在健康影响、水与卫生、生物多样性与栖息地方面表现优异。你会注意到,各大超市都有塑料饮料瓶和啤酒罐的回收点;在芬兰,10个塑料瓶有9个被回收,几乎100%的玻璃瓶也能回收。结账时索要塑料袋需要支付几欧分。这些严格的垃圾管理规范,让人们养成了回收与垃圾分类的习惯,因而家庭日常垃圾更少。也因此,芬兰拥有清洁的河流、湖泊和水下资源;自来水直饮非常普遍,洗手间水龙头流出的冷水都是安全可饮的。如果你来这里,能尽情呼吸到高品质的空气——世界卫生组织(WHO)2016年将芬兰评为全球第三洁净的空气。

芬兰人爱桑拿。 传统芬兰桑拿是芬兰文化中毋庸置疑的一部分。历史上,桑拿从出生到死亡都伴随芬兰人的一生:妇女在被视为家中最洁净的桑拿房分娩;婚前在那里进行净化仪式;逝者的遗体也会在木凳上清洗与整理。如今这些习俗已不再实践,现代的桑拿主要为了身心健康,被视作放松与静心的“神圣之所”。因此,进入桑拿房不穿衣物或泳装并无不妥,就像洗澡一样,全身都需要清洁。当然,男女有分开区域(同一家庭成员除外)。对我们这些文化相对保守的亚洲人来说,一开始确实很难接受在公共场合裸露。第一次我就非常不自在,也因此很难邀请菲律宾朋友一起去桑拿——大家都不太习惯。但渐渐地,我学着尊重并适应了这份芬兰礼仪。

传统芬兰桑拿的温度第一次体验可能会觉得过高,通常在70–130℃之间;坐在下层木凳会更凉一些。如今私人住宅和公共桑拿多为电加热,但我最喜欢夏季别墅里的两种木柴桑拿与三种烟熏桑拿,蒸汽更柔和、湿润。如果你坐在水桶旁,请留意在他人进来前为石头泼水、离开前把水加满,算是对同屋人的礼貌。你可能会发现,我上面说的“芬兰人害羞寡言”,在桑拿房里并不成立。让我惊讶的是,有些陌生人会主动用英语和我搭话,问我来自哪里;在这个热气腾腾的小空间里,芬兰人反而健谈,甚至会分享人生故事。芬兰电影Miesten Vuoro就很好地呈现了这一点:主角们彼此讲述自己的生命经历。他们也会谈谈时事,但一般不聊职位、头衔或宗教。来芬兰两年多,我也慢慢养成了每周2–3次去公共游泳馆桑拿的习惯。对我来说,桑拿是结束劳累工作日后重启自己的方式,每次出来都觉得彻底放松。研究也显示,桑拿对健康有诸多益处;芬兰研究认为,常去桑拿有助于降低患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并可减少心脏疾病导致的死亡。(请查看我们关于桑拿的链接)想体验“像芬兰人一样生活”,不妨在芬兰的旅途中鼓起勇气去一次桑拿吧!

语言

芬兰有两种官方语言:芬兰语和瑞典语,其中瑞典语使用者仅占总人口约5%。如果你来旅行且会英语,大可放心——大多数芬兰人英语流利,至少几乎都能听懂。若来此工作,长期生活就离不开芬兰语;多数雇主要求具备芬兰语能力,除非在国际化公司以其他语言沟通。在芬兰工作,就意味着要学芬兰语。很多由政府资助的机构为移民提供免费语言课程。我仍记得初来芬兰融入社会的前6个月,芬兰语磕磕绊绊。来之前我们在国内学了5个月芬兰语,但我很快发现,只会书面语远远不够;芬兰人还有口语体系,对所有初学者来说都不太好懂。发音必须准确,否则容易被误解。经典例子如:Minä tapan sinut(我要杀了你)与 Minä tapaan sinut(我要见你),看起来只差一点,意思却完全不同。不过别担心,日积月累,你会发现自己在进步,芬兰人称之为pikkuhiljaa(一点点地)。一位芬兰好友常鼓励我:“芬兰人能懂你的意思,不要太在意语法是否完全正确。” 同事们也总鼓励我们多说芬兰语(哪怕对在芬兰的菲律宾同胞或其他移民同事),目的只是让我们更快习得语言。我完全同意——与其说熟能生巧,不如说会越来越好。在我看来,要彻底掌握这门世界上数一数二难的语言,可能要花上几十年!(除非你来自与芬兰语极其接近的爱沙尼亚。)听上去我似乎对芬兰语略带“苦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想学得更快,就要坚持练习;更重要的是,先学着去爱这门语言,你会一次次看见自己的进步。一切皆有可能。

芬兰的四季与最佳旅行时间?

芬兰四季分明。若你能自由安排时间,最佳来访时段取决于你想体验的活动类型,以及计划去哪些地区。

冬季

拉普兰罗瓦涅米的圣诞老人村
被誉为圣诞老人的官方居所,位于拉普兰罗瓦涅米的圣诞老人村一年四季都是知名的旅游胜地。

芬兰幅员南北跨度大,各地冬季差异明显。位于最北部的拉普兰地区,通常从11月开始下雪,积雪可持续到次年5月。我在去年11月去过那里,才明白为何它被称为芬兰的“冬季仙境”——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圣诞的魔力。拉普兰首府罗瓦涅米的圣诞老人村是必去之地。我还见到了“真正的”圣诞老人;不会说芬兰语也不用担心,他的英语很好。如果你精力充沛,可以体验雪地摩托、哈士奇雪橇或驯鹿雪橇。同一片区域新开的雪吧,也会带来别样的冬季体验。拉普兰还是观赏北极光(极光)的最佳地区。晴朗的夜晚最适合追光;像 Aurora Forecast 这样的应用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测极光何时何地出现。丰富的雪量与多变的地形,也让拉普兰成为热门的滑雪与单板目的地。

在芬兰中部与南部,初雪通常在12月初,到了3月下旬至4月间融化。拉普兰的气温最低可达 -41℃(记录于2017年1月5日);而在东部湖区与西部湖区,常见气温在 -5℃至 -20℃之间。南部与沿海地区受波罗的海影响更温和,降雪也更少。无论室外多冷,芬兰的度假小屋都很温暖:有中央供暖、地暖、木柴壁炉,当然还有带来额外暖意的桑拿!总的来说,清冽的冬日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全国各地披霜挂雪的树与湖。此外,冰钓、滑冰,甚至在冻湖中冬泳,也很受欢迎。

对来自热带的人来说,冬天最难的是日常应对严寒。好在室内都有良好供暖。12月底是芬兰全年最黑暗的时期:北部地区白昼为0小时,南部约6小时。幸运的是,厚厚的白雪能极大反射微弱的日光,让室外看起来更明亮。也因为这段时间很暗,强烈建议外出时佩戴反光器,以免司机或公交司机在远处看不见你。更重要的是,户外务必穿得足够暖——寒气会“钻骨头”!别惊讶,芬兰人看上去似乎不太怕冷:只有当温度降到 -20℃左右时,他们才会把厚衣服和冬季配件全副武装起来 :) 也许这就是他们与严寒和解的独特之处 :)

季节性情感障碍(SAD)在这个阴郁的季节可能会影响任何人。老实说,我在第一年冬天就亲身经历过从秋入冬时情绪的明显变化。相关症状包括:无望或没有价值感、对兴趣爱好失去热情、注意力与决策困难、社交退缩、食欲与睡眠问题、精力不足或焦躁、性欲降低,严重时甚至有自杀念头。如果你发现上述任何症状,请及时就医。以下方法有助于预防或减轻 SAD: https://www.prevention.com/mind-body/effective-solutions-seasonal-affective-disordera

春季

芬兰的春天
漫长寒冬过后、万物复苏的芬兰春天,树木铺展出令人屏息的盎然新绿。此照拍摄于万塔的 Hakunila(移民常住的住宅区)。

到了四月,迎着春日的阳光,自然万物开始苏醒,白天很快变长,气温也渐渐回升。除拉普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会在四月底回到零度以上。春天非常适合出门走走,见证大地从冬眠中复苏。骑行的日子回来了,树木抽芽、花朵绽放,漫步在清新的森林与田野格外惬意。徒步在此时尤为受欢迎,空气清新,气温适中。春季通常持续到五月。

夏季

我是在2014年初夏抵达芬兰的。一开始我纳闷:夏天怎么还会下雨?后来才知道,芬兰的夏天偶尔下雨很正常。在像菲律宾这样的热带国家,夏天往往又晒又干。每年芬兰的夏天都不太一样,如果整个夏季都足够温暖,芬兰人就会说这是个‘hyvä kesä’(好夏天)。气温一般在 +15℃到 +25℃之间。夏季是“午夜太阳”的季节,夜里也很亮;在拉普兰,从六月到七月的两个月,太阳几乎不会落下——这也是芬兰被称为“午夜太阳之国”的原因。在芬兰其他地方,太阳只短暂落到地平线下几个小时。

芬兰人热爱阳光。你会看到他们在任何可以晒太阳的地方摊开躺椅,去海滩边补维生素D。因此,这里一般不会用雨伞遮阳(雨伞只在下雨时使用;而在热带国家,常会用伞来挡强烈日晒),在这里这么做可能会被人侧目。

夏天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仲夏夜庆祝。传统上在6月19日后的第一个周六举行,大家会烧烤、游泳、畅饮、讲故事、唱歌和跳舞。去年我在赫尔辛基与当地人一起在Seurasaari过仲夏——那是一座森林小岛,岛上有露天历史建筑博物馆。你能看到传统手工艺、puukävely等民间游戏、演奏kantele(芬兰竖琴状的民族乐器)的乐师、摊位上的煎饼和烤糊的香肠。压轴节目是点燃巨大的篝火,并由一对新婚夫妇乘老木船绕行一圈。

芬兰赫尔辛基 Seurasaari 的仲夏节庆典
在 Seurasaari 的仲夏节庆典上,人们身着芬兰传统服饰,为本地与外来游客表演助兴。

七月时,白天和夜晚都更温暖、更明亮,我常和朋友去淡水湖游泳。我最喜欢的之一是位于努尔米耶尔维、距赫尔辛基西北46公里的 Saksijärvi。研究称它是芬兰最干净的湖泊之一,湖畔有细白沙滩,特别适合日光浴——我常去,也能为此作证。

夏季到湖畔小屋(kesämökki)度假在芬兰非常流行。很多芬兰人会逃离城市,去乡下和亲友一起,在凉爽、清澈、让人焕新的湖水边放松。泛舟、独木舟、垂钓、烧烤、游泳,以及少不了的传统芬兰桑拿,都是和亲友在湖畔欢度夏天的完美方式。我常在湖边和朋友熬到深夜,烤着串,看着晚霞映照下的芬兰自然美景。再过几个月,我又要动身重访这些远离喧嚣的湖区了。

夏季也是进森林采莓的好时候,这是芬兰家庭延续已久的传统。七月时,我会和朋友一起去采野生蓝莓、越橘、云莓、树莓、红越橘和蘑菇,它们在芬兰人的餐桌上占有很大比例。芬兰的“全民自然权”允许任何人自由在乡间行走、采摘浆果和蘑菇、用手竿垂钓,无需许可(后者我还没亲自尝试)。出售这些天然产物所得也免税。

芬兰采莓
采莓是芬兰颇受欢迎的夏季活动。浆果贯穿全年出现在芬兰人的餐桌上,因此人们会在夏天采摘并冷冻储存,留作冬季享用。
Säksijärvi 湖
夏季是亲近自然的最佳时光。在芬兰,湖中畅泳深受人们喜爱。

秋季

仅次于夏天,我最喜欢的就是秋天。九月里,各种树叶开始变成金黄、橙红与深红。北部芬兰比其他地区大约早一个月入秋。芬兰人把满眼斑斓称为“ruska”,几乎整片森林都披上彩衣。越往北走,越能感受到芬兰自然的壮丽——因为那里有更多原始森林、更少城镇。秋季天气多变,年年不同、甚至每天都不同,但有一点总是成立:这一季降雨最多。秋天日渐变短、气温转凉,大自然开始为即将到来的降雪做准备。秋季的日平均气温通常低于10℃,但也不乏晴好时段。温和的气温让秋天特别适合徒步或骑行穿梭林间小道。森林里仍可能采到一些浆果和蘑菇,不过数量不多。

Ruska 金秋时节的芬兰
秋日里,绿色的景致化作明亮的黄与红等色彩。

无论你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走遍芬兰,都会玩得尽兴——各地都有独特的活动与风景。芬兰的公共交通十分完善。在芬兰乘坐公共交通很方便,也以可靠与安全著称。 我们已经发布过一篇公共交通的文章,你可以点这里查看。

今天就先写到这里。感谢你的阅读,希望这篇博客能帮到初到芬兰的你,更好地安排旅行或生活。接下来的系列里,我会继续分享在芬兰的探索,请持续关注我们的页面。

对芬兰感兴趣?来看我们关于实用芬兰移民选项的文章。

标签: , ,
目的地: 芬兰

5